關于業務網絡云化評估方法闡釋
2014/11/8 12:28:10【摘要】本文主要描述業務平臺云化的可行性評估方法,通過對業務平臺的負載分析和業務平臺云化價值分析,完成業務平臺云化評估。
一、引言
隨著業務網絡的發展,客戶化、定制化、個性化成為用戶的主流需求,傳統業務網絡封閉煙囪式的建設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包括資源利用率低、建設成本高、節能減排效果不佳、維護復雜、部署時間長等。
業務平臺的建設引入IaaS技術,把計算、存儲、網絡等IT基礎設施通過虛擬化整合和復用后,形成IT基礎資源池,并在資源池上部署業務平臺,這一過程稱為業務平臺云化。業務平臺云化可以帶來幾方面的好處:實現資源的統計復用;基于虛擬資源的動態調配,解決業務平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有助于實現數據中心的自動化智能管理。
二、云化評估方法
業務平臺是否引入云的評估和規劃分析的具體步驟和方法如圖2-1所示,對業務平臺的應用負載進行全面系統的梳理,按照應用負載的分析結果制定平臺引入云計算的策略。具體的策略包括:平臺整體云化、平臺部分云化、平臺不云化。
業務平臺云化分析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負載分析,第二部分收益分析。
三、負載分析
業務平臺云化,需要通過對業務特性、平臺特點、平臺定位、集成商因素、平臺部署環境等方面對業務平臺負載特性進行初步評估。
3.1業務特性分析
平臺的業務特性決定平臺能否使用基于x86架構服務器的云資源池。
根據業務特性,目前較為適合遷移到資源池的業務如:模擬測試環境、研發環境、業務孵化環境;生命周期短,需要快速部署的業務,如高考查分等增值業務;成熟的互聯網業務,如郵件系統等;安全性要求不高的批量處理業務;容災備份系統。
根據業務特性,目前不適合遷移到資源池的業務如:如:涉及敏感數據的業務;非IP化的業務,如部分語音類業務;大規模實時性處理業務;業務流程不統一,需要定制化的業務。
3.2平臺架構分析
平臺現有架構決定引入云計算技術的難度。
根據平臺架構,目前適合引入云計算的業務有以下特點:平臺對硬件無特殊依賴性;平臺的應用服務器可通過增加節點的方式提高處理能力;平臺的應用系統與數據存儲能有效分離;模塊化設計,且模塊之間通信實時性要求不高;平臺架構以PC/刀片服務器為主。
根據平臺架構,目前不適合近期引入云計算技術的如:平臺關鍵部件依賴于小型機,平臺對特殊硬件有依賴性;平臺架構以Unix服務器為主,且應用很難遷移到PC/刀片服務器;系統本地I/O或網絡吞吐非常繁忙。
3.3平臺定位分析
平臺性質決定平臺是否適合近期引入云計算技術。
根據平臺性質,近期更適合引入云計算技術如:平臺與用戶不直接相關,如離線分析型系統;平臺處于發展初期,能預期有較大業務需求;平臺具有試驗性質。根據平臺性質,近期不適合引入云計算技術如:平臺為生產系統,有大量現網用戶;平臺為核心管理平臺,與全網用戶相關;平臺業務敏感,容易引發投訴。
3.4集成因素分析
應用軟件開發商的開發能力影響引入云計算技術的效果。對于應用軟件開發商,有如下建議:應用軟件開發商應有虛擬化平臺上的開發經驗;應用軟件開發商應具有并行計算開發經驗;應用軟件開發商應能實現應用遷移。
3.5云化價值分析
業務平臺云化價值分析是指對業務平臺云化前后的總擁有成本進行評估。計算原平臺和云化遷移后平臺一定時間周期(例如3年內)內的總擁有成本,云化遷移后平臺總擁有成本低于原平臺總擁有成本,即可進行云化遷移。
四、小結
本文提出了業務平臺云化的可行性評估方法,通過對業務平臺的負載分析和業務平臺云化價值分析,完成業務平臺云化評估,為業務平臺云化提供參考。
TAG:
評論加載中...
|
下一篇: 基于數學建模的匯聚機房效能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