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創新業務走的最靠譜的還是中國電信。
在2019年H1的年報中,三大運營商的主營業務均出現了下滑,但是就只有電信依托電信增值業務營收的高速上漲,實現了營收的逆勢上揚。這就足以證明中國電信的業務創新越來越完善。
什么是正確的創新業務方向?我覺得對于運營商可能就一條,基于自身的基礎網絡提供的創新業務,才是正確的創新業務方向。因為對于運營商來說,需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能離開自己的優勢領域,在非能力范圍內來創新,那樣成功率不高,代價也大。
運營商的優勢是什么?成也管道、敗也管道。網絡管道是運營商業務的基礎,固定寬帶和移動通信是運營商的業務源泉,而這幾年來,恰恰也是運營商被管道化,大量的利潤被騰訊、阿里這些互聯網企業,導致運營商的收入持續下滑。
同時,需要考慮到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本身受制于體制問題,業務創新不可能非常的靈活,因此運營商的業務創新也需要回避這方面的問題。例如中國移動之前也搞過咪咕直播、咪咕這些業務創新,目前也是半死不活,我覺得并不是這些點子存在問題,而是國企的體制限制了這些業務靈活的發展。
所以網絡必然是電信運營商最大的依仗,運營商的業務創新必須依托于運營商的網絡提供的差異化服務來進行。例如中國電信的天翼云、IPTV,這些業務的創新就是非常成功的創新,本質上是依托于電信寬帶提供最佳體驗的接入服務。
反面的例子就是中國移動的一些創新。中國移動以前先后搞了自研的OS、自研的手機,但是這些顯然都不是移動的強項,和華為、小米等企業競爭一點優勢都沒有,這種創新除了浪費投資毫無意義,投入產出比太低,對運營商的營收帶來不了任何的好處。
那么當下運營商還可以做哪些創新呢?我覺得還是要依托于未來的網絡能力。例如5G網絡邊緣計算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又和運營商網絡強相關,因此在邊緣計算方面運營商可以有所作為,因為只有運營商具有依托5G基站在不同地區提供邊緣計算的能力,因此基于邊緣計算提供多種云業務是運營商可以考慮的方向。
物聯網也是運營商的一個業務創新的方向,依托于5G的URLLC低時延、高可靠、大帶寬的特點,為工業物聯網提供低時延空中專線,是運營商創新的道路之一,同時運營商在泛在物聯網方面已經走了很長的道路,在5G時代依然是主要的方向。
依托于大帶寬,運營商可以提供4K、VR等“帶寬相關型”創新業務,這個是運營商可以考慮的,因為網絡帶寬對于這些業務是必要條件,同時,依托運營商的家庭寬帶網絡,提供家庭云服務,進而延伸到家庭物聯網(或者和第三方聯合)也是很不錯的道路。
所以,我覺得5G對運營商的業務創新是一個非常大的機會,有可能基于5G,運營商第一次真正的可以把業務與網絡管道相結合,如果利用5G來創新,必然是運營商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推薦閱讀:
深圳電信寬帶、重慶電信寬帶、昆明電信寬帶、貴陽電信寬帶、長沙電信寬帶、成都電信寬帶、廈門電信寬帶、上海電信寬帶、北京電信寬帶、呼和浩特電信寬帶、拉薩電信寬帶、石家莊電信寬帶、沈陽電信寬帶、長春電信寬帶、哈爾濱電信寬帶、濟南電信寬帶、合肥電信寬帶、杭州電信寬帶、武漢電信寬帶、福州電信寬帶、南昌電信寬帶、?陔娦艑拵、南京電信寬帶、南寧電信寬帶、貴陽電信寬帶、烏魯木齊電信寬帶、蘭州電信寬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