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我國GDP總值增長了200多倍,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100多倍,電話用戶規模增長了900多倍。
見證巨變的不僅是數字,還有職業的變遷。電報送報員、電話接線員、尋呼臺小姐、TDM機房機務長等,曾經的熱門崗位、紅火的職業,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經歷了一場場必然的告別。與此同時,新的職業和崗位不斷涌現。
過去的經歷雖然難忘,但是告別沒有遺憾,這是社會進步和通信行業快速發展的見證,是向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種致敬。
送報員的告別:
電話難打時,他們工作到凌晨
電話大發展了,電報被冷落
受訪人:姜保榮(曾是電報送報員,1988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現在公司老干部處任職)
電報的歷史相當悠久,在很長一段時間,它是人們傳遞信息最快捷的手段。改革開放初期,電報業務進入了更加繁忙的時期,那時候電話還沒有普及,身處兩地的人需要溝通信息的話,電報是時效和價格都適宜的傳遞信息手段。
1978年12月,改革開放啟動之年,姜保榮進入電報局技術訓練班學習,原本要學習兩年,但當時電報業務量太大、送報員人手不足,姜保榮和同學們提前半年畢了業,開始了送電報的工作生涯。
“那時候,電話很難打,白天打不通電話,晚上大家就來電報室發電報,所以每天晚上7點之后,電報室里排隊發電報的隊伍很長!苯s說道,“那時電報量多得不得了,我每天都要送150多封電報!
送報員的工作可不輕松,風里來雨里去,“那時電報一天送4個班次,最晚是晚上9點零1分之前用戶發的電報我們都要當天送完,報房理好后往往到晚上9點半、10點鐘了,我們拿到電報后就趕緊出去送,送完之后差不多到凌晨1點!彼蛨髥T經常忙碌得連飯都不能坐下來吃,拿著饅頭邊走邊啃。
要做好送報員這份工作并不容易,比如他們經常會碰到一些送報地址不明確的“疑難電報”。有一次,姜保榮拿到的一封電報上只寫著大樓地址和用戶姓名,他跑遍了大樓每個樓層,都沒找到這位收報人,便又到附近的派出所查詢,還是沒有找到收報人,這時他想到收報人可能是外地來滬探親的。于是他又折返回去,果不其然,仔細詢問之后終于找到了這位收報人。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而姜保榮當送報員十幾年,沒有出過差錯。
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固定電話的普及以及手機、傳真機的慢慢興起,電報業務量迅速下跌,送報員也越來越“清閑”,送報員陸續離開崗位。1995年,姜保榮離開了從事十多年的電報送報員崗位,他不覺得遺憾,“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新技術的不斷出現,電報不可避免地‘沒落’,這是時代進步的體現,我們應該感到高興!
國際電話接線員的告別:
最忙時,可以拿到“忙時高獎”
程控交換上馬了,國際臺謝幕
受訪人:謝梓芳(曾任國際話務臺接線員、班長,現已退休)
改革開放初期,打電話是個大難題,尤其是打長途電話,常常要排隊等上一天。謝梓芳是這段歷史的最直接見證者,因為她曾是一名國際話務臺的接線員。
1980年,從當時長途電話局技校國際話務班畢業后,謝梓芳進入了國際話務臺工作。國際話務臺接線員當時可是“高大上”的工作,要懂外語,也要懂電話轉接技術。
當時,無論是國內長途還是國際長途電話都通過人工轉接。上海是我國國際通信業務出口局之一,半個中國的國際長途電話都是從謝梓芳所在的國際話務臺接出去的。
謝梓芳負責的是美國方向的國際電話轉接,“國內的話務員報給我們,我們受理完之后,再搖到美國,把電話報給美國那邊的話務員!彼f,當時和美國話務員最常用的一句話,“Ihaveacallforyou,collectcall(有個電話要接過來,受話人付費)”。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上海國際電話業務量也迅猛增加,原先每天只有幾十張單子,很快就增加到幾百張。尤其到中秋節、大年夜、年初一這三個時間點是話務量高峰,謝梓芳記得有好幾年,大年三十她都在值班,家里人特意將年夜飯放在小年夜吃。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話務臺進入了最忙碌的時候,為了激發員工積極性,國際臺出臺了“忙時高獎”激勵措施,“接線員完成指標后,每多接一個電話就獎勵1毛錢,有的人一個月能拿100多元獎金,相當于多接了1000多個電話!敝x梓芳說道。
程控電話交換技術于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在國際臺投入使用,用戶可以直撥電話,漸漸不需要長途臺的人工轉接了!昂髞,國際臺一天也就接十來個電話!2015年,國際臺關閉,國際臺接線員職業消失了,這是一個時代的謝幕,同時也見證了新時代的到來。
尋呼小姐的告別:
BP機大紅大紫時,她們是“白富美”
移動通信來了,尋呼業消亡
受訪人:卜雯倩(曾是國脈126尋呼臺尋呼小姐,現在公司人力資源部任職)
和國際話務臺接線員一樣,當初,尋呼臺里的尋呼小姐也是“高大上”的工作。在移動通信還沒有大規模發展的年代,尋呼機,又稱拷機、BP機在人們的通信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尋呼小姐用那甜美的聲音,將信息傳遞給萬千用戶。
1983年,上海誕生了無線尋呼業務。尋呼業大紅大紫的時期,則是在上世紀90年代,1994年上海尋呼用戶達到100萬戶,在全國城市中率先突破百萬大關,當時國脈尋呼臺占據近50%的市場份額。也就是在1994年,21歲的卜雯倩成為國脈126尋呼臺的一名尋呼小姐。
成為一名尋呼小姐并不容易,當時這是熱門職業,所以應聘者眾多,選拔非常嚴格,不僅要考專業技能,還要考物理、電工等方面的知識!拔覀円100多個姓氏所對應的數字代碼熟記下來,比如‘劉’,數字代碼是16。等用戶將姓氏報出來后,同時就能將其‘翻譯’成數字代碼,然后發出去!辈扶┵徽f道。
那時,尋呼小姐工作強度相當大,差不多每10秒鐘接一個來電,一天工作6小時要接2000多個電話,一些人開始不適應,在壓力之下甚至嘔吐。不過,當時尋呼小姐的工資也是相當高,在很多人每月拿兩三百元工資時,卜雯倩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
到1996年,上海的無線尋呼用戶超過200萬戶,上海的尋呼業迎來了最為輝煌的時期。但在移動通信的快速發展沖擊之下,尋呼業逐漸沒落。
1992年時,上海的移動電話用戶達1萬戶,1995年突破10萬戶,1996年突破30萬戶,1997年突破50萬戶,1998年達到100萬戶,成為當時國內城市中擁有移動電話用戶最多的城市。移動通信的快速發展和無線尋呼業的衰退沒落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這是技術升級和用戶消費升級產生的效應。
TDM機務員的告別:
電話大發展時,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光網時代來了,程控交換機退網
受訪人:沈磊(曾是程控交換機房機務員、機務長,現在浦東局維護中心任職)
在卜雯倩成為尋呼小姐的同一年,沈磊從郵電學校畢業后參加了工作,他投身的是另一個發展得熱火朝天的行業——程控電話,成為浦東東昌局程控機房的一名機務員。
上世紀80年代,我國引入了當時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程控交換技術。程控交換的上馬和推廣,為上海電話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助推上世紀90年代電話大發展時期的到來。那時,沈磊他們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皺C房里要做的事很多,包括設備維護、局內故障修理、話務量統計、為用戶創建數據!鄙蚶谡f,“那時候每天的工單很多,加班加點很常見!惫ぷ髁巳哪旰,沈磊成為機務長。
程控交換技術的使用,使得我國電信業邁上了高起點、大跨越的征程,也使得電信業從國民經濟發展“瓶頸”成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的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
但是,任何技術都有生命周期。隨著時間的推移,程控交換技術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電信網絡向IP化、寬帶化、云化虛擬化方向演進!癟DM退網是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它已無法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所以我們從2012年、2013年就開始了TDM退網工作!鄙蚶谡f。
TDM建網不易,退網同樣不易。作為浦東局維護中心綜合支撐室室主任,過去幾年沈磊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推動區局TDM退網,在這過程中,他和同事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一次次深夜割接、一次次攻克難題,終于提前完成任務。
現在,上海已建成“千兆第一城”,一根光纖通向用戶家中,就可以滿足用戶上網、打電話、看高清視頻等所有需求。
技術的發展、時代的進步,讓沈磊告別了TDM機房機務員、機務長的身份,現在他是光寬網絡品質工程師,為用戶帶來更美好、更快捷的信息生活。
本文歸屬于:上海電信寬帶價格表
推薦閱讀:
深圳電信寬帶、重慶電信寬帶、昆明電信寬帶、貴陽電信寬帶、長沙電信寬帶、成都電信寬帶、廈門電信寬帶、上海電信寬帶、北京電信寬帶、呼和浩特電信寬帶、拉薩電信寬帶、石家莊電信寬帶、沈陽電信寬帶、長春電信寬帶、哈爾濱電信寬帶、濟南電信寬帶、合肥電信寬帶、杭州電信寬帶、武漢電信寬帶、福州電信寬帶、南昌電信寬帶、?陔娦艑拵、南京電信寬帶、南寧電信寬帶、貴陽電信寬帶、烏魯木齊電信寬帶、蘭州電信寬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