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無論你走到哪里,北斗將始終伴你左右�!庇昧�24年的時間,中國人實現了這樣的夢想。
2018年12月27日,喜大普奔的消息傳來,我國宣布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并于當日開始提供全球服務。從1994年開始立項到如今提供全球服務,從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到北斗三號,我們終于可以不用再仰望GPS。
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我國的5G發展也進入了商用前的關鍵時期,5G時代即將來臨。
北斗和5G,兩項“大國重器”,它們的融合發展,將會打造出智能時代的時空基礎設施,實現從地面到地下無縫連接的時空信息服務,從粗略走向精準、從事后走向實時、從靜態走向動態。這是種基礎服務能力,在其賦能下,智慧城市、自動駕駛、智慧物流等眾多領域將會產生新的“化學反應”。
北斗導航進擊的24年
在很多人的眼中,GPS等同于衛星導航,衛星導航也就是GPS。
的確,作為衛星導航領域的先進入者,GPS在全世界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從軍用領域到民用領域,皆是如此。在軍用領域,武器精確制導、軍艦航行、飛機巡航等需要依靠GPS,戰場指揮尤其是大空間跨度的指揮也需要GPS提供極其精確的時間同步。在民用領域,尤其是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后,很多用戶都已離不開GPS,出行導航、手機訂餐、網約車、網購物流等生活服務都建立于GPS地理位置信息服務的基礎之上。
“我們只能仰望GPS”,這其實很危險,尤其是對國家安全來說。一旦GPS被他方關閉或者被干擾,艦船、精確制導武器都會迷失方向,飛機無法高精度起飛降落。對于普通人來說,無法在微信上共享位置信息,也不能用手機導航了。
所以說,衛星導航是大國重器,必須要有自己的系統。
1994年,我國開始進行北斗系統的研制工作,并制定了“三步走”戰略:第一階段是到2003年,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第二階段是從2007年-2012年,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第三階段是從2013年開始,到2018年12月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并提供全球服務,北斗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按照計劃北斗三號將于2020年底前完成全球組網,30多顆星將在全球范圍內提供更高質量服務。
從北斗一號,到北斗二號,再到北斗三號,提供服務的區域從中國到亞太再到全球,定位精度也越來越高,用了24年時間,我國的北斗系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通導一體”融合發展之路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通信系統,并非是兩條并行線,而是走融合發展之路,北斗需要通信,通信也需要北斗。
“北斗與通信的融合,就是我們所說的‘通導一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專家萬屹認為,“通導一體”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有利于推動北斗產業高速發展,降低北斗產業鏈成本;為用戶提供更迅速、更可靠的位置服務;保障我國公民位置信息安全等等。
目前,北斗導航已經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水文監測等等眾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以交通運輸業為例,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發布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國內超過60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都應用了北斗導航系統。
但是在作為最主要的衛星導航應用市場——智能手機領域,北斗導航的應用還不夠廣泛。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智能手機中,支持北斗定位的機型在六成左右。這一比例并不低,但問題在于,北斗功能開機率并不高,部分手機硬件雖然具備北斗功能但未啟用,同時手機用戶對北斗導航的感知率偏低。在萬屹看來,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類電子產品是未來北斗發展的重心和依托,北斗的未來想要更美好,必須要打開智能手機市場。2018年9月,信通院聯合國內主流手機廠商、芯片廠商發布《北斗手機應用倡議書》,鼓勵產業鏈加大研發投入,努力推動北斗定位成為智能手機的標準配置,同時要推動北斗開機率的提升,在中國大陸發售的手機出廠默認打開北斗功能。
不僅是在終端層面,在標準層面,我國一直在積極推動北斗導航技術標準與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的融合,為北斗在手機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而鋪平道路。前些年,信通院聯合大唐、中興等廠商完成了北斗二號信號在3GPP的標準化工作,目前,信通院在牽頭3GPP北斗三號信號體制標準項目,提出了在3GPP R16版本啟動北斗三代標準化的推進建議。
5G時代更會相得益彰
按計劃,2020年北斗三號系統將完成全球組網,而到2020年,我國的5G將開始大規模商用。這不僅是時間上的巧合,也是北斗和5G之間的彼此需要。
對于包括北斗在內的所有衛星導航系統來說,存在一個共同難題,那就是衛星信號穿透不了屋頂、橋面,一旦信號被阻擋,那就“束手無策”了。比如車輛行駛在高架橋下時,總是會聽到導航發出“信號弱”的語音提示。
但是,人們80%的位置服務需求恰恰是來自于室內地下,這就尷尬了。雖然空中有導航衛星,但是“最后一公里”卻遇上了大麻煩。怎么去消除這個麻煩呢?
在業內人士看來,北斗和5G的融合,是不錯的解決方式,相互配合形成“衛星主外、5G主內”的局面,從而實現從室外到室內的無縫連接的時空信息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專家張力對記者表示,在北斗三號后期或者說北斗四號時代,要解決北斗衛星信號無法到達任何地方的問題,而解決之道就是北斗導航與5G的融合�!皩盗魁嫶蟮�5G基站變成固定的‘導航衛星’,也就是虛擬的導航衛星,成為北斗導航中的一部分。用戶終端接收到地面5G基站的信號,也就是接收到北斗衛星的信號,這是用移動通信技術來傳播衛星系統的導航信號�!睆埩︖€表示,目前我國在5G建設過程中,正在同步進行這方面的試驗和驗證。
5G可為高精度距離測量提供支持,同時5G時代的基站密度將遠遠高于3G/4G,用戶信號可被多個基站同時接收到,有利于多基站協作實現高精度定位。
對于我國5G而言,北斗系統同樣極具重要性,比如在網絡安全性方面。眾所周知,通信基站需要依靠有時鐘源才能正常工作,才能時間同步、步調一致。目前,我國的通信基站基本是以GPS為時鐘源,進行授時和同步。試想,如果GPS被切斷或者被干擾,那會給我國的移動通信安全帶來極大威脅。
“2G/3G/4G時代,北斗還沒有發展起來,芯片等也跟不上,沒辦法。到了5G時代,正好又是北斗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市場規模的時候,兩者結合起來具有很大的意義,提升我國的信息安全水平�!睆埩φf道。
我國5G網絡的商用時間是在2020年,屆時北斗三代也已經全面建成,由北斗取代GPS提供基站授時和同步服務,按照張力的話來說是“恰逢其時”,讓我國信息基礎設施更加安全可靠。
而且,北斗系統還具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短報文功能,簡單來說,通過北斗可以發送接收“短信”。那么,今后在5G信號到達不了的地方,可以通過北斗進行信息溝通。
刺激更多行業產生“化學反應”
在智能時代,需要各類設備能在統一精準時空下協同作業,“北斗+5G”將成為一種基礎能力,為更多行業帶來產生新變化的動能,比如說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需要高精度定位支持,而且是移動狀態下的高精度定位。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不僅有衛星,還有地基增強系統。目前,北斗衛星的定位精度在米級左右,加之地基增強系統的配合,使得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級。今后隨著北斗衛星系統更加成熟,定位精度有望進一步提升,這為無人駕駛車輛的自主定位、安全行駛打下了良好基礎。
同時,無人駕駛需要傳輸海量數據,讓信息能充分流通、共享。比如說有行人準備穿越馬路,路口的傳感器就會將行人動向信息發送給來往車輛,避免事故發生。更高帶寬、更低時延的5G網絡,無疑是傳遞這些海量數據的最佳方式,承載無人駕駛交通網絡的數據流通。
顯然,“北斗+5G”的搭配將為打造城市智能交通網絡、為無人駕駛的發展插上翅膀。
不僅是無人駕駛,“北斗+5G”改變的領域會很多。
現在,我國的快遞物流已經相當發達,支撐起興盛的網購經濟。但是現在的物流領域仍存在很多痛點,配送效率較低、時效性較差、準確性難以保障等等。很常見的場景是,在小區里,經常會碰到快遞小哥在兜兜轉轉,詢問“×號樓在哪里”。而在“北斗+5G”使能之后,這樣的場景將會消失,因為能提供厘米級的定位,能具體到用戶家樓下。而且,如果將時間規劃好,還能實現動態精確配送,可以把貨物精確地、在動態中送給需要的人。
“北斗+5G”的協作帶來了巨大的空間,更多的使用場景還有待今后去挖掘
推薦閱讀:
深圳電信寬帶、重慶電信寬帶、昆明電信寬帶、貴陽電信寬帶、長沙電信寬帶、成都電信寬帶、廈門電信寬帶、上海電信寬帶、北京電信寬帶、呼和浩特電信寬帶、拉薩電信寬帶、石家莊電信寬帶、沈陽電信寬帶、長春電信寬帶、哈爾濱電信寬帶、濟南電信寬帶、合肥電信寬帶、杭州電信寬帶、武漢電信寬帶、福州電信寬帶、南昌電信寬帶、�?陔娦艑拵�、南京電信寬帶、南寧電信寬帶、貴陽電信寬帶、烏魯木齊電信寬帶、蘭州電信寬帶